元宇宙概念出现后,大厂们选择入局抢占先机,互联网人在元宇宙“发展”的过程中不断修正或完善自己的相关认知。那么,实际的元宇宙离我们有多远?如何更深入地理解宇宙?在这篇文章中,作者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让我们看一看。
如果给元宇宙下定义,我觉得很难用几句话概括。涉及的概念太多,混在一起,大家都会加强对元宇宙的认知。每个人都会从自己浏览过的书籍,看过的电影,行业交流等等,对自己的理解充满自信。如果有一天你想成为一家超宇宙公司,按照你的方向走,最终Meta是最好的例子。
最近补完了《赛博朋克:边缘行者》(赛博朋克:边缘跑者)和《边缘世界》(外围)前六集。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看看。剧情有点夸张,很多设定真的很混乱。美国科幻剧不一定要完成逻辑上的漏洞,但对于现实世界中的我们来说,往往漏洞是我们短时间内无法解决的难题。
这让我想起了2002年。几乎没有人想到移动互联网会取代PC时代。只有疯子才会相信电信公司,诺基亚、苹果、微软和谷歌会建立一个新的移动平台。
现在,我们已经看到了各种各样的元宇宙主题和策略。那么,我们在2002年的移动战略是什么?我们关闭WAP网站了吗?很少有人这样做。我们不知道手机屏幕会变得多大。我们不知道2007年后会不会彻底改变。我们做的一切都无关紧要。但是我们在那里学习,尝试和犯错误,思考它可能会成为什么,同时知道它可能不会太多。这仍然是正确的策略。
同样,VRAR与诺基亚在2007年推出的智能手机非常相似。我记得我人生中的第一部手机,也是第一部智能手机,是我2007年买的诺基亚5530。当时我以为智能手机一定是这样的,但谁能想到,后来者iPhone和HTC的出现颠覆了人们对智能手机的原有认知。
一、预测的偏执沃比根湖效应一般是指人们对自己所有的一切都比别人更看重,进而倾向于高估其价值,形成内隐偏见。同时,人们普遍不能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和建议。
即使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高估自己的东西的倾向也从未改变,这的确是人类的一种基本偏见。
2017年,一位名为松田隼敬一(kei ichi Kumar)的Youtuber上传了一段视频短片《Hyper Reality》,视频中的油管非常“具有前瞻性”。
如果你看过《失控玩家》(自由人),你一定会发现,从《Hyper Reality》,里面有很多引用。这个视频也接近了未来几年我们可以达到的VRAR的发展目标。
从这个角度来看,《超宇宙》更像是在说“另一个移动互联网”3354但它仍然是互联网,只是把用户从手机的屏幕上迁移到一个新的屏幕上。虽然新设备可能意味着新平台,但也可能意味着一批新生产者的诞生。然而,这些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互联网的本质。仍然有许多公司在所谓的“去中心化”和实际上分散的场景中建立自己的业务和经验。
目前我们是否高估了技术能否解决超宇宙场景和沉浸感的问题?迄今为止可能很少见到元宇宙的“雏形”。元宇宙第一股Roblox似乎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示范。——元宇宙需要的基础是“创造”。因此,Roblox投入了巨额激励奖金,吸引创作者搭建一个又一个有趣的体验场景。
问题是我们仍然无法摆脱现有技术的束缚,“创造”需要很高的门槛。这就像2000年的时候,你根本不会想到智能手机会发展到这个地步,更别说AR和VR这些超越现有技术的东西了。虽然我们的思维是超前的,但是技术和平台的局限性是无法避免的,这么多的约束会让整个预测的发展趋势扑朔迷离。
知名投资人本尼迪克特埃文斯(Benedict Evans)认为,即使VR设备能像手机一样普及,那些更好的设备也不一定能普及。
最明显的是,大约40年来,我们一直在游戏主机上应用摩尔定律。游戏机体验变得很好,但大多数人并不在意。PS5性能优越,体验更好。客观地说,这是意料之外的,但全球安装的游戏机只有1.75亿台。现在应该很清楚,添加更多的多边形来构建另一个十年的——摩尔定律——不会改变这一点。即使索尼和微软已经尽力了,但大多数人还是不感兴趣。
另一方面,有人认为VR技术的发展方向是要有更强的沉浸感。所以一旦VR设备足够优秀,能够提供完全沉浸式的体验,它就会自动突破现有的瓶颈,很可能会像智能手机一样普及。话说回来,我们真的想沉浸在另一个虚拟世界里吗?或者说,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会在哪个临界点达到平衡?AR也是如此。增强现实之后,当我们分不清真假的时候,AR会取代眼镜吗?
第二,两个世界。就像没有预测到移动互联网会在最近10年成为主流一样,我们也同样很难确定未来的趋势是不是ARVR创造的一个“元宇宙”。虽然种种迹象表明这是在这种趋势下可以呈现的蓝图,但大部分仍处于观望状态。
首先是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的连通性。从现实到虚拟,再从虚拟到现实,有没有什么关键的突破3354可以串联起来,比如马斯克的Neuralink和Synchron这样非常先进的脑机接口公司?如果未来真的能像电影《边缘世界》(外围)中的主要人物那样使用场景,那么超宇宙的一些关键技术问题将被攻克。
其次,如何将分散的内容聚集成一个平台,同时保持去中心化和社区规则共识?这将是我们除了技术之外最难解决的问题。可能不仅仅是几十家寡头互联网公司之间的博弈,更是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内斗。他们通常会打破“去中心化和社区规则的共识”。
不可否认,数字化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变得尤为重要。我们周围的一切都被数字重新定义了。但如果要实现“元宇宙”,很有可能我们自己——的一个活着的个体也会被数字化。到那时,我们的道德伦理底线能否支撑我们继续创造超宇宙,就很难说了。
其实大家都知道,超宇宙离我们还很远。回归互联网,至少从“互联网守门员”的角度来说,一切都有待商榷,不是吗?
专栏作家
社交产品笔记,微信微信官方账号:社交产品笔记,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某独角兽社交产品公司从事研究,有多年海外产品经验,对社交行业有一定的研究和洞察。
本文由人人作为产品经理原创发布,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来自Unsplash的图像,基于CC0协议。
此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家都是产品经理。平台只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