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元宇宙还是乌托邦想象中的一个概念,或许虚拟货币就是未来进入这个宇宙的“钥匙”,是我们目前可以触摸到的现实。
未来,我们在元宇宙中的数字身份,以及数字身份在元宇宙中所创造的价值和拥有的资产,都需要通过虚拟货币的底层技术来识别。更准确地说,元宇宙实现要素中的“身份系统”和“价值系统”是由区块链技术完成的。虚拟货币被视为进入元宇宙的唯一途径。
目前,超宇宙还处于盲人摸象的探索阶段,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视角,围绕它的争论不断。虚拟货币作为一种可交易的资产类别,已经在一些领域得到实践。有趣的是,就在几年前,虚拟货币还只是乌托邦式的想象。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这是有依据的。
第一,它不是一枚“硬币”。根据我国相关法律,网络上流行的比特币、以太坊等虚拟货币被称为“货币”,但并不是真正的货币。2021年以来,全球多个国家加强了对虚拟货币的监管。我国也发布了《关于进一步防范和处置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的通知》,再次强调虚拟货币及相关业务是非法金融活动。
其次,不好用,不能代替“币”。虚拟货币的主要问题是流动性不足。在现实中,无论是在餐厅吃饭,还是在网上购买,我们都可以随时用现金、银行卡或电子支付来支付,因为现金具有完全的流动性。而比特币等虚拟货币作为交易媒介,客户体验却很差,交易确认等待时间也长。“用一万个比特币换披萨”的故事是币圈里说得最多的,一共用了4天4小时42分钟。
第三,有风险,成不了“币”。金钱的本质是信仰共识。表面上看,虚拟货币在全球“货币信仰游戏”中占据了上风。例如,在2021年初,比特币的价格翻了一番,dogecoin上涨了近50倍,SHIBA币在这一年中上涨了60多万倍.这一表现远超市场同期所有重要股指、大宗商品、房价。
再加上一些炒钱发财故事的渲染,越来越多的人认为虚拟货币的“去中心化”是与旧的货币秩序体系的对抗。这种对小而广的事物的刺激、叛逆、打破常规、兴奋和征服,进一步推高了一些人对虚拟货币的“信仰”。
只是这种信念的另一面,却很脆弱。——的价格剧烈波动,然后暴跌。2021年5月,之前一路高歌猛进的比特币等虚拟货币突然崩盘。货币突变,比特币价格从2021年4月的历史高点一路下跌,下跌幅度高达50%。
进一步说,虚拟货币所倡导的“去中心化”是指,它作为一种加密资产,与一个机构的负债完全不对应,也与偿付能力不对应,这与货币是央行的负债,其偿付能力有法律和国家信用支撑是不同的。
作为一种“货币”,价格波动太大,它的价格没有“锚”,不能成为有用的记账单位。另一方面,货币本身没有实际价值,没有政府和央行的信用背书,不是可信的储值产品。正因如此,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国家承认比特币等虚拟货币是真实货币。
然而,这还不是它最致命的缺陷。真正不能容忍的是虚拟货币的匿名性、去中心化机制、加密算法、可携带无国界等特性,使其有可能脱离现实世界的法律监管和道德规范,成为助长灰色甚至黑色经济,充当洗钱、赌博、色情、贿赂、偷税漏税、逃避外汇管制等违法犯罪的工具。
中国对虚拟货币的监管逐渐收紧。在上述风险和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之前,虚拟货币禁止或高压监管的局面不会放松。
剑桥大学的一项统计显示,2021年5月,中国比特币的挖掘力位居全网第一;6月,中国计算能力骤降;7月,中国计算能力“功能化为零”,计算能力移至美国、俄罗斯、柬埔寨等地。相应的,美国的计算能力上升到世界第一。
美国作为“挖矿”的新中心,对于虚拟货币的监管也并非完全放任。但由于缺乏统一立法和一站式监管,美国财政部、证券交易委员会、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等部门仍处于“自扫门前雪”的状态。但可以预见的是,虚拟货币跨境支付将在全球范围内面临越来越严格的监管和执法环境。
在严格的控制下,一些人担心这会减缓区块链等国的科技创新步伐。其实不会,因为包括中国在内的大多数国家在虚拟货币的监管上,一贯采取“链”与“币”分离的态度:支持区块链技术的发展,防范加密资产交易相关的风险。
也就是说,虚拟货币所依赖的区块链技术在中国仍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出于对风险和不确定性的考虑,虚拟货币短期内成为大多数人都能接受的“非主权数字加密货币”的可能性不大。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虚拟货币的出现和应用也促使我们进一步思考:什么是货币?货币政策的边界在哪里?西方主要经济体央行采取的量化宽松、负利率、财政赤字货币化等措施是否会助长经济现实和高杠杆?试图通过洪水灌溉来刺激经济增长还是为应对危机而支付财政赤字是明智的?
虚拟货币就像一把“钥匙”,开启了我们对元宇宙的认知之门,解锁了货币的新技能,让我们对现实世界有了更深刻、更全面的认识。面对未来,或许我们还充满疑惑,但随着我们对虚拟货币认知的不断进化,眼前的图景会越来越清晰。
来源:《半月谈内部版》第1期原标题,2022 《虚拟货币,“密钥”烫手》
半月谈记者:潘烨|编辑:李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