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两会期间,“人工智能”无疑是一个热门话题。从ChatGPT到AI伦理,从人才培养到科研成果转化,很多代表委员都发出了自己的声音。
全国人大代表、农工党中央委员、南昌大学渗透科学院院长闵卫东今年也带来了一份关于人工智能的提案。他指出,新一代核心数字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不仅形成了新的数字经济业态,也带来了法律领域的一些新问题和新挑战。他建议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领域的立法,以确保数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和安全。
说到人工智能,自然要避开ChatGPT这个热门话题。闵卫东认为,这种合成的AI并不能真正理解语言的含义,也不能进行逻辑思维和判断。他们只是从大量的数据中学习语言的模式和规律,然后通过模拟产生输出。所以实际案例中,ChatGPT对简单问题给出荒谬答案的情况很多。
“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他们(生成合成AI)只是一种鹦鹉学舌式的技术,并不真正具备人类的智能。”闫卫东说。不过他也认为,这种合成的AI可以用在自然语言处理、文本摘要、语音助手等很多应用场景中。还可以通过生成新的语言输出来启发人类的创造性思维。因此,它仍然可以被视为一种非常有用的人工智能技术。
作为南昌大学超宇宙研究所的创始人,闵卫东也向南都记者谈到了超宇宙。他说,元宇宙领域之所以没有产生出像ChatGPT这样的开箱即用的应用或产品,是因为这个领域在技术和系统上远比ChatGPT复杂,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攻克所有的核心技术。自然不可能形成类似的产品。
闵卫东认为,从产业角度来看,未来元宇宙的发展方向是形成完整的元宇宙产业链,丰富应用场景,扩大元宇宙应用的用户数量。同时,应建立更加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以确保元宇宙的可持续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农工党中央委员、南昌大学渗透科学院院长闵卫东(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面对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闵卫东也在思考人类与人工智能未来的关系。他认为,两者的关系在未来还会继续演变和发展,而目前人类应该主要认识到三点:
第一,人工智能既有潜力,也有局限性。在特定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已经超越人类。但仍有局限性。——很多AI开发者其实是在用计算机模拟人脑的功能,但实际上人类对大脑的具体工作方式还是一无所知。因此,人类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这些局限性,不要过度依赖、迷信或害怕人工智能。
第二,对于那些适合人工智能的工作,人类要发挥自己的优势。比如用AI辅助人类处理大量数据,快速分析信息,提高效率。
第三,人类需要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保证人工智能的发展符合人类的价值观和利益。
闵卫东补充说,建议开发透明、可解释的技术,揭示其内部结构和决策规则,以帮助人类发现潜在的偏见和错误,从而更好地控制AI的使用和应用。“两会”报道组制作策划:程、潘珊菊、姜琳,统筹:梁建忠、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