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曾经被科技界寄予厚望的元宇宙概念,并没有给已经身处其中的人带来预期的收益,成为被科技公司抛弃的试错产物;还有人秉承“打不过就加入”的理念,试图将ChatGPT融入元宇宙。作为科技圈的“新贵”,ChatGPT的出圈几乎“复制”了元宇宙的路径。它会步超宇宙的后尘吗?
作者|余慧茹编辑|罗丽娟
前两天,手握5000万美元的美团联合创始人王会文立即在社交App上发布了“AI英雄榜”,为自己新成立的公司——北京光年歪歪科技有限公司招募R&D顶尖人才,联手拥抱新时代。
在谈到“建设中国开放人工智能”时,王会文修改了他的直接签名:他正在研究人工智能。之前这个签名是“All in Crypto”以示其进入超宇宙的决心。
来源:立即
自去年4月以来,王会文在《即时报》上发表了许多关于Crypto(加密)的观点。不过ChatGPT上线后,就不再发关于Crypto的帖子了。
王会文不是唯一一个放弃元宇宙而支持人工智能的人。
世界首富、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最近公开表示,ChatGPT的意义不亚于互联网和个人电脑的诞生。人工智能是革命性的,是一项重大技术。Web3没那么重要,超宇宙也不是革命性的。
然而,就在两年前,比尔盖茨预言,未来超宇宙将极大地改变人们的工作,远程办公将把更多的人带入超宇宙。
近两年来,Metauniverse绝对可以称得上是科技界的一颗“明星”:全球科技巨头纷纷入场,顶级VC机构纷纷组建团队寻找目标,二级市场上能与之接触的公司股价暴涨,相关创业公司大量涌现。
但现在,这个被科技界寄予厚望的概念,并没有给已经身处其中的人们带来预期的收益,甚至成为被科技公司抛弃的试错产物。
《弃子》超宇宙ChatGPT全球。超宇宙去哪里了?”一个关注区块链、NFT和超宇宙概念的大厂有疑问?
超宇宙的流行故事起源于乌扎克伯格。2021年,他将脸书改名为梅塔。那一年被称为“元宇宙元年”。
在Meta宣布All in元宇宙前后,国内外多家互联网公司也在争相进入元宇宙:字节跳动收购VR创业公司Pico,抢占元宇宙入口;百度发布了国内首款元概念产品“喜让”。微软表示,该公司正在努力构建一个“企业元宇宙”.
巨头们的大举进攻,让元宇宙成为了人们口中的“互联网之后的窗口”,引起了市场的追捧。当时知名咨询公司麦肯锡预测,到2030年,元宇宙领域的价值可能达到5万亿美元。
然而,ChatGPT出现后,曾经遍布网络的元宇宙几乎没有了音量。
不止一位曾经关注过元宇宙开创性工作的人士告诉全天候科技,他所在的元宇宙交流群的交流内容已经从“元宇宙空间建设”、“元宇宙娱乐营销”、“数字收藏融资”等话题,变成了“ChatGPT入门小技巧”、“ChatGPT商业模式”等话题。更有甚者,一些曾经的“超宇宙交流群”改名为“ChatGPT交流群”。
在一些科技巨头,元宇宙业务也成了“弃子”,谢幕了。
来源:网络
近日,据科技媒体《资讯》报道,成立四个月的工业超宇宙应用团队被微软裁掉,团队约100名员工已全部被解雇。
这个团队成立于去年10月,负责构建操作系统的软件接口,从事在电厂、工业机器人和交通网络等场景下构建元应用。团队主要由一个叫“项目盆景”的小组组成。
这
相比于专注于消费市场的Meta,微软一直更重视工业市场。因此,工业超宇宙应用团队也被微软作为一个能挣钱的业务寄予厚望。但是由于微软的HoloLens头戴业务团队接连受挫,很明显这个团队并没有达到微软赚钱的预期。在上个月微软宣布的万人裁员计划中,这个团队也受到了影响。
相比微软的软件,惠普选择在硬件上“做文章”。2月初,美国XR分析师BradLynch公开表示:“惠普将在年底前完成VR相关生产,设备支持将持续到2026年。他们生产了很多设备,但会以非常便宜的价格出售。包括Omnicept版本,这是惠普在VR领域的终结。'
在国内,高调宣布进入元宇宙的公司正逐渐失去耐心,对其进行“冷处理”。
2月初,Aauto faster元宇宙前负责人马在朋友圈确认了辞职的消息。随着负责人的离职,Aauto Quicker的元宇宙业务——全动态视频业务暂停。
早在去年10月,字节跳动就被曝“裁掉社交App党岛的项目组,项目组成员回归中台原团队。”据悉,这款定位为超宇宙社交的产品,上线仅3个月。
此外,早期元宇宙概念股的股价下跌也证明了元宇宙的“熄火”。以元宇宙典型概念股中青宝为例。在元宇宙概念最火的那段时间,中青宝股价高达42.63元/股,涨幅超过400%。但截至2月14日收盘,中青宝股价为22.21元/股。和最高点的股价相比,几乎跌了一半。
来源:wind财经客户端
“2023年可能是‘预期差异’(元宇宙)最大的一年。”安信证券认为,“预期差异”之所以较大,是因为市场尚未认识到“交互范式定义”对硬件进入的重要性。
元宇宙玩家的“迭代”,甚至是元宇宙中所有的元,到目前为止并没有给外界带来太多的惊喜。
近一年多来,元宇宙持续大规模烧钱,但进展并不尽如人意,也引发了投资人、资本市场和用户的多重质疑。
过去一年,Meta股价和业绩出现剧烈波动,市值从高位下跌60%,蒸发约8000亿美元。
来源:wind财经客户端
根据Meta发布的2022年全年未经审计的财报,该公司meta-universe部门Reality Labs的业务收入为21.59亿美元,营业亏损达到137.17亿美元,较上一财年亏损进一步扩大。
扎克伯格去年因意外支出计划遭到投资者围攻。很快,Meta裁员13%的计划公布,扎克伯格公开道歉,承诺减少开支,并表示投资Metauniverse会更理性。
与Meta类似,已经承包或正在承包meta-universe业务的科技公司,都以“降本增效”为理由。
“相比ChatGPT,超宇宙处于更早的阶段,还没有开始盈利的公司作为代表。无论如何,没有一家商业公司不考虑盈利能力的问题。这确实是一个非常致命的问题。”超空间产业的企业家张导说。
张导认为,技术本身有一条成熟曲线,低谷、高潮和稳定都在这条曲线上。“一个概念刚开始很流行,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技术不完善、应用不成熟、场景落地不了等问题会逐渐暴露出来。这时候市场上一些不那么具体、虚拟的概念的热度就会下降。”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互联网协会顾问委员会主任、光纤传输网和宽带信息网专家吴也证实了上述公开言论:元宇宙的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的集成,在
但这并不影响市场和科技公司寻找新的出路和目标。当ChatGPT因其“类人”的智能表现迅速出圈时,科技巨头们迅速完成了风口的“迭代”。
碰巧的是,很多官方宣布进入ChatGPT的公司也是元宇宙的玩家。
国内最早的官方百度宣布开发了一个类似ChatGPT的项目,在元概念风口时期推出了一款元概念产品——Xi rang;声称已经内测聊天机器人的阿里巴巴,曾经花钱打造了元宇宙购物的入口;JD.COM表示将推出ChatGPT——ChatJD的工业版,还发誓要通过数字结对在元宇宙中重建物流仓库和虚拟商店。
下一个超宇宙?爆炸多日后,ChatGPT的热度也有所消退。
资本市场上,暴涨多日的概念股也开始降温。以汉王科技为例,7个涨停后股价下跌。
科技圈见证了太多的“昙花一现”。作为科技圈的“新贵”,ChatGPT的出圈几乎“复制”了元宇宙的路径。会不会成为继元宇宙之后的下一个元宇宙?
现在下结论可能还为时过早,但可以肯定的是,ChatGPT是比元宇宙更具体的应用,有更多的落地场景。
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副教授黄敏烈表示:“ChatGPT最大的特点是通用任务助手,即可以在一个模型内完成如此多的开放任务,同时在任务生成、上下文理解和安全伦理方面也表现相当出色。大模型本身就有很大的能力,但是以前行业都是在解决一些单技能的问题。ChatGPT的诞生表明,基础模型可以衍生出各种可能的应用场景。”
更重要的是,相对于相对“虚拟”的元宇宙概念,ChatGPT具有实际落地的能力。
国内很多公司都在准备开发自己的机型,未来计算能力的成本会继续下降。以及“我们离元宇宙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黄敏烈说。
对于已经涉足超宇宙行业的创业公司来说,他们可能有更好的方法来抢占风头:将ChatGPT整合到现有的超宇宙业务中。
超空间公司广州华锐互动近日表示,ChatGPT可用于超空间娱乐领域的多个不同应用场景,包括聊天机器人、对话内容生成、智能音乐推荐、娱乐产品推荐等。未来,该公司将探索更多创新应用,并将ChatGPT纳入娱乐元宇宙。
张导表达了同样的想法:“我们现在所做的是元宇宙的空间建构。如果ChatGPT整合到现有业务中,肯定会对现有业务有帮助。”
这和我们两年前讲元宇宙时的情况差不多,就是乐观派的声音比保守派和悲观派的声音多。所以ChatGPT是否会步超宇宙的后尘,答案只能在时间中揭晓。
但可以肯定的是,技术和应用从成熟到诞生,再到大规模普及,一定是“静悄悄”的。
(文中张导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