币圈遭遇全线大屠杀,加密资产的监管方向也在被重新审视。4月19日,北京商报今日记者注意到,在4月18日举行的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数字支付与数字货币”分论坛上,前央行行长周小川、央行副行长李波等嘉宾表示,应将包括比特币在内的数字资产与数字货币区分开来,继续维持现有监管措施。
在央行是否仍对加密资产后续交易保持强硬姿态的问题上,李波明确指出,比特币和稳定货币都是加密资产,而非货币本身。加密资产作为一种“投资工具”发挥着重要作用。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国家都在研究,对于这种投资方式应该是什么样的监管环境,以确保对这类资产的投机不会造成严重的金融风险。“我们将继续维持目前的措施和做法,直到我们明白需要什么样的监管规则。”
关于稳币的监管,李波表示,稳币作为加密资产,是由民营企业发行的。如果想成为广泛使用的支付解决方案,就要像银行或者准银行金融机构一样面临更严格的监管环境。
除了将中国银行定位为加密资产的“投资工具”之外,几位海外嘉宾也对加密资产的监管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泰国央行行长助理瓦希拉阿罗姆迪(Vachira Arrom Di)和国际清算银行总经理奥古斯丁卡斯滕斯(Augustine Carstens)也同意,从传统的货币功能来看,比特币等加密资产是更具投资性的资产,但不具备作为交换媒介和价值储存等基本功能。
针对这种情况,周小川进一步补充道,在考虑数字资产的功能时,中国特别注重服务实体经济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数字货币和数字资产都应该与实体经济紧密结合,脱离实体经济的金融产品容易出问题。“我仍然怀疑数字资产对实体经济有什么好处,所以大家会更加谨慎。”
据金融科技专家苏介绍,这一声音是在数字人民币试点有序推进的背景下诞生的。一方面,区分了具有官方性质的数字人民币和具有民间性质的加密资产,为合法的数字货币扫清了道路。另一方面,突出了加密资产作为“另类投资产品”的定位,强调了金融风险的防控。
比特币等加密资产成为热门话题,与其价格走势密切相关。据北京商报今日记者了解,自2020年12月以来,比特币的交易价格一路飙升,也因其短期暴涨而多次“出圈”。在这种情况下,海外一些主流机构接受比特币、上市公司投资比特币的新闻频频出现,防范其风险的警告也频频传出。
业内分析人士普遍认为,加强对加密资产的监管已经成为全球的大趋势之一。事实上,就在本次论坛的同一天,4月18日,包括比特币在内的虚拟货币全线崩盘,比特币跌幅一度超过15%,48万人遭遇“血洗”,超过400亿元。这也被认为与土耳其央行停止加密资产交易的监管趋势密切相关。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次论坛相关监管机构发言后,货币圈有人将“央行研究比特币和稳定货币的监管规则”解读为对加密资产的“重大利好”。
但从比特币的走势来看,国内监管的声音发出后,并没有像币圈人士理解的那样带来收益,比特币依然大幅下跌。Wind数据显示,4月19日比特币延续跌势。截至4月19日11点,比特币报56499美元,盘中跌幅6.15%。
苏指出,与所谓的“重大利好”消息相比,监管层实际上发出了一个更加谨慎的关于加密资产交易的政策信号,尤其是在中国,如果加密资产成为纯粹的投机工具,后续必然面临更加严格的监管环境。
“此前,欧洲和美国的金融官员也表达过类似的观点,比如比特币具有高度的投机性,”苏分析道。各国政府官员相继表态后,市场会重新审视比特币的政策风险和监管环境的不确定性,持有该货币的意愿会有一定程度的动摇。同时,这种没有官方背景的加密资产如何赋能实体经济,也将成为未来深入讨论的话题。
苏强调,作为一种投资工具,比特币等加密资产的价格波动不受限制,容易受到各种消息因素的影响,从而增加交易风险。近期比特币价格暴涨也有炒作嫌疑,泡沫必然存在。其他加密资产的价格也随着比特币价格的波动而变化。在全球经济水平逐渐恢复正常,各国监管部门进一步加强防控后,泡沫可能会被戳破。“普通投资者应该避免参与这种高风险的活动,防止被收割。”
北京商报记者岳品瑜廖萌